泌尿科
攝護腺炎新契機
何謂攝護腺炎:
通常是由泌尿道感染而來,常見的病原菌有大腸桿菌、腸球菌等,非細菌性攝護腺炎可能和披衣菌或機會感染源有關。泌尿道感染途徑常是上行性泌尿道感染:感染尿液逆流進入攝護腺小管、淋巴或血行感染。另外,免疫功能、膀胱頸異常收縮、攝護腺結石、神經學及骨盆肌肉異常、鋅含量也可能和慢性攝護腺炎有關。
攝護腺炎症狀:
頻尿、急尿、夜尿、小便有灼熱感、尿道口癢痛、陰莖不適、下腹抽痛、膀胱部位 不舒服、有時會陰部、陰囊或睪丸會隱隱作痛,經治療一段時間後,還是容易會反覆發生。
低能量遠紅外線照射療法的效應:
- 改善組織的血液循環,進一步激發自身的免疫抗炎反應,如NO、HO-1等抗氧化物之產生。
- 藉由同調共振原理促進神經細胞之修護,調理神經病變及自我神經協調之功能。
- 促進泌尿道內皮之生長完整,刺激內皮增生整合,避免攝護腺內尿液逆流,降低尿路經肌肉之刺激,使得膀胱底肌肉、攝護腺尿道、外括約肌回饋鬆弛,避免尿路痙癵、排尿困難、頻尿以及急尿的症狀。
- 低熱效應降低攝護腺尿道部張力,促使攝護腺積聚滲出液排出,消除炎腫、降低疼痛。
建議使用方式:
- 居家使用: 一天使用2~3次, 每次照射40分鐘
- 醫療使用: 一個療程約6~8次, 每次照射40分鐘. 持續治療3至4週,實際治療次數由主醫師依病情而定
- 建議照射方式:
照射順序 | 照射部位 | 照射時間 |
---|---|---|
01 | 會陰部 (可採坐或臥位方式) | 15分鐘 |
02 | 下腹部 | 15分鐘 |
03 | 脊椎末端 (薦部) | 10分鐘 |
使用時注意事項:
- 被照射部位需裸露
- 照射距離須保持20~40㎝
- 治療後補充適量的水或多深呼吸補充氧氣,以促進效果及新陳代謝
- 治療中及治療結束後30分鐘內,照射部位應注意保暖,避免冷風直吹或沖浸冷水